u369 topbanner

萬和宮漆藝聯展「漆寶生輝神采飛揚」熱烈登場

【記者陳世旺報導】萬和宮麻芛文化館「創意藝廊」,今天起到3月12日展出「漆寶生輝神采飛揚」漆藝聯展,賴作明大師領銜的台灣漆藝協會會員70餘件聯展作品,呈現出典雅、內斂、含蓄、溫潤,讓人讚不絕口。

萬和宮董事長蕭清杰,特別在開幕茶會之前到場,逐一觀賞,留下深刻美好印象說,漆藝創作費工耗時,需要很大的耐心,而且長久不褪色,很不簡單,很值得參觀。

                                   自由路漆器傳習所超過100年歷史

民國90年9月,賴作明老師與父親賴高山攜手創立台灣漆藝協會、台中教育大學兼任教授的賴作明大師,以「樹漆藝術發啟推動」為畢生志業。他感謝萬和宮提供那麼好的展場,也有感而發的說,有些地方都自稱是台灣漆藝的發源地,其實,早在民國5年他父親賴高山的的日本老師山中公先生,在台中市目前的自由路設立漆器傳習所,至去年超過100年。

擔任賴高山藝術紀念館長的賴作明,接著以嚴正的口吻說:『台灣把「漆」這個字用錯了!』本土所謂「掉漆」、「落漆」新名詞,將漆藝算進「瑕疵」行列,甚至連政府機關,也把漆藝藝術家誤為「黑手」、匠師,對我們傷害很大!

                              【樹漆】千年不褪色!不可混淆民間諧音【落漆】

賴作明強調,樹漆千年不掉,漆藝千年不壞、不褪色、不剝落,工具材料昂貴,工序繁複耗工費時,作品卻被本島人誤認是塗牆壁的塗料,將塗東西的都稱為「漆」。其實此漆非彼漆,化學塗料與樹漆絕對不同。

他以說文解字說,「漆」是旁邊三點水,木頭劃開,流出液體的漆,與同音的「柒」字,有異曲同工之妙。賴大師以自己作品「天旅地迴」為例說,作品呈現的裂痕,是不斷打底、塗漆、研磨等,費盡功夫完成的。

遍及北中南各地的台灣漆藝協會員,都是賴作明的得意門生。他說,每件漆藝作品的材質、技法、設計理念都不同,風格均不一樣,各具特色。  

現任的理事長陳永興說,從18歲跟著賴老師學習,至今20年,很感謝大師費心傳授。他指出,這次展出的作品主題「漆寶」,取用民間所說的「七寶」之諧音,象徵著漆藝文化是珍貴的寶,展現傳統工藝漆藝之美,表現形式多樣,複合媒材應用,令人耳目一新,是值得深耕傳承的藝術。

                                  漆藝恆心雕琢、件件嘔心瀝血

陳永興理事長提到,漆器有千年的歷史,發展出豐富精湛的技法如鑲崁、貼附、雕刻、彩繪、灑粉…等技巧,便能將珍貴素材融入作品中,應用材料如金、銀、琉璃、瑪瑙、琥珀、珊瑚、珍珠…等,將這些珍貴材料化作為作品的一部分,呈現出神奇絢麗的視覺效果。

陳永興說,近代在漆畫、立體造形、產品設計、空間設計也受到藝術家與設計師作為選擇的對象,不管寫實表現或抽象表現,都能呈現出漆藝之美。

他表示,漆藝藝術製作者,必須有極大的恆心、耐心與毅力克服諸多難題,亦即,每件作品都是經過漫長歲月,嘔心瀝血製作。陳永興分享他的作品「海岸線」說,他喜歡大海,運用各種材質,一點一滴完成。 

魯班公達人曾一郎說,跟著賴大師投入漆藝領域,一頭栽進來捨不得放棄,進而產生使命感。

此次聯展作品,有賴高山的「萬事如意」及「月夜梅花長」兩件遺作,賴作明的「佛光普照」、「天旅地迴」及「茶壺三度空間」。蔡煥科的「觀世音」及「關公」,也相當引人注目。

 麻芛文化館開放時間:周休假日及農曆初一與十五日,上午八點半至十二點,下午一點半至五點

揚善採訪專線0980-65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