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一名53歲男子罹患冠心症,造成心肌梗塞,緊急心導管手術放置支架,但是術前心肌梗塞造成心肌大量壞死,左心室功能不到正常人的三分之一,等待換心期間恐有生命危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外科李秉純主任,利用「新型心室輔助系統裝置手術」,成功挽救致命性心臟衰竭的病人,術後二周,重回工作岡位。
手術成功率高存活超過九年以上
中國附醫心臟外科李秉純主任指出,在國外使用新型心室輔助器已經行之多年,對嚴重的心臟衰竭是有效的救命方法,手術成功率亦高,存活率也達九年以上。去年衛福部許可進入台灣,李秉純醫師表示,這是一個幫浦,幫助收縮無力的左心室將血液輸送到主動脈,用來治療重度且藥物無法控制的心臟衰竭患者。
這名患者105年八月突然感到劇烈胸痛、冒冷汗,在附近醫院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並經緊急心導管手術放置支架,及時打通阻塞的冠狀動脈,但隨後在數個月間,逐漸產生心臟衰竭的症狀。包括下肢水腫,稍微活動就氣喘噓噓且無法平躺,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陸陸續續又住了幾次院,施打強心針及利尿劑治療心臟衰竭,但狀況仍持續惡化。
心室輔助系統置放手術延續生命
今年二月,還在醫院門診處發生心室過速休克,幸經醫師搶救得宜,撿回一命。轉診到中國附醫,檢查發現他的冠狀動脈雖已打通,但是之前的心肌梗塞已造成心肌大量壞死,使得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到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心輸出量大幅降低,嚴重程度已經到了必須接受心臟移植的地步。
中國附醫心臟移植已有二十餘例的成功經驗,一年的存活率達到八成八,換心手術真是「一心難求」。該患者同體抗體高,等待合適心臟出現可能危及性命。經過李秉純醫師和患者溝通,先接受心室輔助系統置放手術,以延續生命,並改善生活品質。手術裝置【新型心室輔助系統】,術後病人的心輸出量完全恢復正常,日常生活及運動均不受限。
抽菸、喝酒是冠心症的高危險群
李秉純主任指出,工作壓力大,抽菸、喝酒的習慣,是冠心症的高危險群。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會隨年紀增長而有所變化,均衡營養飲食和適當運動已外,大家應該重視健康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