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文創讓民俗技藝【捏麵人】枯木逢春展生機

【記者陳世旺報導】在台灣即將失傳的民俗技藝【捏麵人】,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輔導之下,枯木逢春,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保存並發揚光大,融入日常生活美學,也讓台灣本土民俗文化邁向國際藝術舞台,發光發熱。

 在政府鼎力支持之下,從1996年到現在已經出訪巡迴表演45次,足跡遍及13個國家,台灣民俗技藝做了漂亮的國民外交。

台灣捏麵人技藝首推溪湖鎮巫家,1959年巫陳蔡蘇女士曾獲得地方文化薪傳獎殊榮,2004年文化部將其老家核定為地方文化館,加以保存文物宣揚其技藝,給于專案輔導。

18年前,溪湖鎮民楊清仁【上圖】發現逐漸凋零的民俗技藝捏麵人,是廟會活動的祭品,不殺生,環保又藝術化,有人道精神。若能輔導、宣揚使其薪傳,不至於失傳,作品透過捏麵技術把傳統生活佇存起來,像是小人國,可保留傳統文化。巫陳蔡蘇之子巫俊德認同此理念,辭掉永興航空台中站主任之職,成立東川文化創藝有限公司,楊清仁規劃執行推廣工程。

                                           捏麵人希望工程可築夢

台灣最近經濟景氣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外籍配偶增加,微型創業可透過捏麵教學課程,30小時,16節進階課程,不藏私地傳授,就能學會捏麵基本功夫,只要五分鐘就成捏出討人喜歡的作品,像是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卡通玩偶等手作DIY藝術品,海外留學生學會捏麵人手藝,就能藉機會賺美金,比打工自由又有高報酬。

上圖:外籍配偶思鄉情緒,懷念祖國情操,透過捏麵藝術表露無遺,作品各有千秋,各國各族的人物表情,服飾穿著,顏色搭配,瞬間就能分辨出是哪個國籍的作品。

                                     薪傳技藝SOP流程系統化

一技在身,勝過家財萬貫,東川文化創藝公司規劃出薪傳捏麵藝術的商業模式,教育SOP流程,分級教育,認證等級,結訓學員有能力考取街頭藝人認證,有能力擔任幼稚園、中小學擔任才藝教學工作、應邀出國巡迴表演,甚至營業開班授課。

以往捏麵技藝素材是麵粉和糯米,由於保存時間不長,甚至容易龜裂,現在改用加工後的玉米粉為材料,方便取材,便宜又容易著色,輕巧可塑性強,作品更可保存三十年以上不變質,是很經濟型的輔導創業途徑。

揚善採訪專線0980-65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