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現代人的睡眠障礙問題多,入睡時間超過30分鐘,長期每天睡眠總時數低於6小時,半夜醒來三次以上,並且難以入眠,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於2015年的睡眠大調查中發現,國人每5人就有1人有失眠困擾;中國附醫結合精神醫學部、睡眠中心、失智共同照護中心跨科團隊力量,利用新科技的腕動計,配戴14天,在家就完成檢測,幫助鑑別診斷睡眠障礙的成因。
老年期及失智症者睡眠障礙成因複雜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暨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鄭晴醫師表示,隨著年紀增長,整個睡眠週期往前提,即「睡眠時相前移症」。許多長者的睡眠時間開始紊亂,睡眠效率大幅降低,類似情況在失智症患者又更加明顯,深深困擾病人及照顧者。
據統計,超過一半的失智症病人有睡眠或覺醒週期障礙,合併失智症的其他精神症狀,整體樣貌多變,包括日落症候群、路易氏體失智症的快速動眼期睡眠運動症、帕金森氏症常見的腿不寧症候群及陣發性腿部運動症等,這些症狀不僅是「失眠」這麼簡單。
中國附醫結合精神醫學部、睡眠中心、失智共同照護中心的跨科力量,找出失眠背後更複雜的原因,進一步正確診治,解決病人長期困擾。
在抱怨失眠的族群中,有許多其實是其他疾病的徵兆,卻常被輕忽。例如年長者除了失智症外,睡眠時相前移症是常見抱怨失眠的原因之一;然而,年長者用鎮靜安眠藥的風險很高,包含跌倒、呼吸抑制、藥物交互作用等等,更應謹慎評估其失眠抱怨的原因。以睡眠時相前移症為例,適當時間的光照、運動、限眠治療就能有效改善。
睡眠節律障礙腕動計便利診斷
精神醫學部暨睡眠中心鄭婉汝醫師表示,不只老年人有睡眠障礙困擾,青少年朋友也不遑多讓,時值暑假,許多青少年朋友因為日夜作息癲倒而來求診,甚至無法準時上學,讓父母頭疼不已。更有病患抱怨自己的睡眠時間一天比一天晚的特殊情形,自幼就無法正常上學與固定間睡覺,這是很典型的「非24小時睡醒障礙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