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傳統心導管心律不整手術,需要由X光透視導引,接觸輻射時間長,醫療儀器進步,三維導管導航系統減少輻射、甚至零輻射,降低以後罹癌風險,2018年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心臟科成功治療十多位兒童及青少年心律不整。
比傳統手術降低96%終生罹癌發生率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主治醫師莊傑貿表示,在國外早在20年前,就開始使用三維導管導航系統,減少輻射、甚至零輻射,成功治療兒童及青少年心律不整,根據2016年國外發表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顯示使用此方式治療心,律不整比起傳統的X光透視可有效減少病患96%終生癌症估計發生率及死亡率,特別是年輕女性及小於18歲的病人格外有幫助。
兒童心臟科主治醫師莊傑貿表示阿心同學罹患的是陣發性心室上心搏過速,根據本土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約一千人有一人有這樣的疾病,盛行率隨著年齡而增加,陣發性心搏過速常見有兩種疾病,一種是在正常房室結中有一條慢路徑造成的房室結迴旋頻脈,另一種是在心房及心室間有多一條快速傳導路徑造成的房室迴旋頻脈,後者又分成兩種,【1】為沃爾夫-巴金森-懷特氏症候群,【2】為隱性沃爾夫-巴金森-懷特氏症候群,若是在小於5歲或小於15公斤的小孩頻繁發作,建議使用藥物控制;但若在大於五歲及大於15公斤的兒童或青少年發作,可以使用心導管根治,
利用磁場或電阻導航避免輻射
三維導管導航系統是利用磁場或電阻的原理協助定位心導管在體內的位置取代或輔助傳統的X光導航,病患身上需要貼上多張定位貼片,一開始需要先用有導極或有磁場的導管將有可能是病灶的心臟或血管透過走過的路徑描繪出來,再來可以使用各種不同的導航地圖(依傳導時間的早晚、局部心臟內膜電位、心臟內膜或血管的三維型態)來協助定位病灶,在可能為病灶的位置給予能量並在三維型態上記錄位置,讓治療過的位置清楚定位,不至於在無效的位置反覆治療,使用此系統可以減少X光透視時間及增加複雜型心律不整治療成功率。
2個多小時無輻射治癒心律不整
阿心同學罹患陣發性心室上心搏過速,心悸心律不整,發作就心跳加速,平常她不敢攝取含咖啡因的飲料或食物,不敢激烈運動,亦不敢大笑,心裡總是擔心著下次發作是何時。兒童心臟科醫師強烈建議可接受心導管治療根治其心律不整,但家長擔心可能接受的輻射暴露感到卻步。阿心爸媽得知有無輻射心導管手術,接受部分自費,決定接受治療,在兩個小時左右完成心導管手術,無任何輻射暴露,手術隔天順利出院,未來再也不用擔心那不定時會出現的心悸感,也可以盡情的運動及開懷大笑,不用擔心可能隨之發生的心律不整。
揚善採訪專線0926-08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