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兒女有提早性特徵的家長宜注意!若不防範,日後代謝疾病的三高、肥胖、性腺疾病〈攝護腺癌、多囊性卵巢、乳癌〉罹患機率高。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中西合璧,特開『兒童生長發育聯合門診』,提升醫療品質與治療成效,造福兒童。
中醫大兒童醫院遺傳及內分泌科王仲興主任【圖右】指出「性早熟」意指青春期第二性徵過早發育,女孩早於8歲有胸部發育,男孩早於9歲睪丸變大,或女孩初經來潮早於10歲,女男比例為10:1,台灣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是兒童常見疾病之一。由於性早熟兒童常伴隨骨齡超前,意指骨頭成熟速度加快,生長板提前關閉,縮短了骨頭生長的時間,導致孩子的最終身高減少不理想,造成小時候高不是高的現象。
性早熟宜防範是否潛藏疾病引起
王仲興主任指出,性早熟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有可能是腫瘤或其他潛在疾病引起的,稱之病理性性早熟,這必須透過西醫特殊檢查才能確定。
中國附醫中醫兒科林怡君醫師【圖左】指出,醫療團隊針對性早熟進行臨床研究,了解性早熟治療變化、中西藥物療效與限制,使中西醫能截長補短加成效益。此外,又與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合作開發「中醫兒童骨齡AI智能決策輔助系統」,使用大數據精準地協助醫師於臨床門診、處方用藥與判斷兒童生長趨勢。
5年前姜媽媽發現6歲的女兒在右胸部乳暈下方有腫塊而焦慮不安,求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診斷為「性早熟」。為釐清原因,該院的「兒童生長發育中西醫聯合門診」轉診兒童遺傳及內分泌科做進一步檢查,最後確診為「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
中樞性早熟西醫靠注射抑制劑!配合中醫療法效果更加
姜小妹妹於治療期間骨齡一度超前,身高百分位曲線下降(低於50th百分位),中西醫師依病程進展快慢、生長速度、骨齡檢查、病童及家長意願調整治療方式,經過5年的治療與追蹤後,姜小妹妹現在11歲,初經沒有提早到,性徵表現屬於正常青春期範圍,身高156公分(達標的身高85th百分位)、體重38公斤,還在持續長高中。
王仲興主任強調,要先確認分型找出性早熟原因,因為有可能是腫瘤或其他潛在疾病引起的「病理性性早熟」,透過西醫特殊檢查,包含性釋素測驗、腦部核磁共振造影、手部骨齡X光及骨盆腹腔部超音波檢查才能診斷。
目前「中樞性性早熟」,西醫僅有注射青春期抑制劑一種療法,需長期治療,多數健保無給付,所幸中醫適時介入,確實有達到預期效果。
中醫兒科林怡君醫師表示,治療性早熟常使用的中藥材有炒麥芽和夏枯花。治療期間可能遇到體重增加過快或生長速度不足等問題,此時藉由中醫或營養師便能提供適切的協助,醫學研究證實部分中藥可以幫助性早熟兒童延緩青春期與骨齡成熟,但也有其限制。
揚善採訪專先:0926-08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