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治療慢性胰臟炎新技術【胰頭減壓及胰管繞道手術】

【記者陳世旺報導】若有上腹部疼痛合併背部刺痛者,應小心是否罹患慢性胰臟炎,若不及早診治可能會有頑固性疼痛、引發糖尿病、骨質疏鬆,5年內罹患胰臟癌增加8倍的風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醫師葉俊杰用內視鏡做【胰頭減壓及胰管繞道手術】,成功治療頑固疼痛型慢性胰臟炎。

腹痛到彎腰駝背!躺著更痛

    中國附醫消化醫學中心院長林肇堂表示,患者腹痛,背也刺痛,痛到彎腰駝背,躺著更痛,這是標準型胰臟炎。過去傳統治療慢性胰臟炎給止痛藥,勸戒酒,若需手術,時間長,出血量多,恢復期較久。醫院106年12月起由葉俊杰醫師啟動【胰頭減壓及胰管繞道手術】,到109年7月為止,成功為10位患者遠離頑固疼痛型慢性胰臟炎,安全,恢復期快,住院天數少,追蹤結果並無併發症,全部是健保給付,這項新的醫療技術將嘉惠慢性胰臟炎患者。

圖說:中國附醫一般外科醫師葉俊杰博士【左】消化醫學中心院長林肇堂【右】醫學博士接受患者夫婦致謝

胰頭減壓及胰管繞道手術安全

    葉俊杰醫師指出,有別於一般切除式或單純引流式手術,採用綜合胰頭減壓及胰管繞道的手術方式,像挖冰淇淋方式,挖除部分胰臟組織降低胰臟高壓,又讓主胰管徹底減壓引流,尤其是完整保留胰臟背面組織,降低手術後糖尿病惡化風險,又可避免手術傷及胰臟周圍靜脈血管造成術中大出血,可說是較為安全.持久,及有效果的治療頑固疼痛型慢性胰臟炎的選擇。

    葉俊杰醫師建議,病患若罹患慢性胰臟炎,當非手術療法無效時,應及早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慢性胰臟炎是糖尿病、胰臟癌元凶

    葉俊杰醫師指出,頑固性疼痛外,慢性胰臟炎還會造成胰臟萎縮,造成將近八成病人最終罹患糖尿病,並會造成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不良,連帶鈣質流失、骨質疏鬆及骨折。慢性胰臟炎也會造成門靜脈系統栓塞,造成食道及胃靜脈曲張,顯著增加出血及手術風險。五年內,慢性胰臟炎還會增加8倍胰臟癌風險。

長期飲酒是罹患慢性胰臟炎主因

    葉俊杰醫學博士指出,近來慢性胰臟炎案例日漸增多,多數起因來自於過量飲酒,造成反覆性胰臟發炎,發炎後胰臟組織產生鈣化結石,造成胰管阻塞高壓及胰臟組織內高壓,此後每當進食時,胰臟消化酵素產生並排入胰管時,就會因胰管阻塞而使消化酵素無法正常排入腸道,造成胰臟再度受刺激引起反覆發炎疼痛,形成惡性循環。

個案分析:術後恢復體重,不再疼痛。葉俊杰醫師囑咐患者絕不可再喝酒

一位57歲泰雅族男患者,過度飲酒數年,造成持續性上腹嚴重疼痛並牽連到背部酸痛,在診所被診斷為胃潰瘍,建議戒酒並服止痛藥。

   即使在停止飲酒後,還是頻繁引起嚴重腹痛,疼痛指數長期維持7到8分(最痛為10分)。該病患甚至只要一吃食物就引起劇烈腹痛,因為不敢進食造成嚴重營養不良,不敢躺著睡,都是坐著睡,一度體重下降到只有47公斤。長期疼痛,讓他需時常往返急診,甚至需長期住院。

    該病患接受葉俊杰醫師建議,進行胰頭減壓及胰管繞道手術,手術後一週內就恢復正常進食,手術後兩周就順利出院,現在已手術後10個月,已恢復正常生活,體重回復到60公斤,不需長期服用止痛藥物,也不再有持續上腹背痛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