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22年前的7月份,患有子癲前症(妊娠毒血症)的張媽媽,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蘇百弘醫師醫療團隊照護下,生下32週1,700公克的早產兒小奕。張姓母子感恩當年救命之恩,7月15日捐贈高流量呼吸器給兒童醫院新生兒病房,
圖說: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團隊接受民眾捐贈早產兒呼吸器(醫師從左至右:產科邱燦宏主任、宋文舉副院長、新生兒科林鴻志主任)
因應疫情,張姓母子捐贈高流量呼吸器,婉拒公開接受醫院的表揚,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產科邱燦宏主任暨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林鴻志主任代表接受。小奕已經是大學碩士生,成績優異,榮獲獎助學金,為感念母親懷胎之苦,珍惜生命價值,以及感謝醫護團隊照護早產兒的辛勞,更希望拋磚引玉,讓社會大眾重視早產兒相關的議題。
呼吸器是照顧早產兒的三寶之一
當年張媽媽患有子癲前症(妊娠毒血症),挺著20幾周的肚子求助好幾間診所,醫師都宣判胎兒保不住。張媽媽不忍心小奕還沒出生,就見不到媽媽,幾經介紹來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蘇百弘醫師主治,張媽媽生下早產32週1,700公克的小奕,醫護團隊讓母子均安,感念醫院將自己從鬼門關救出來,特別捐贈新生兒病房一台經鼻高流量濕化呼吸器(HFNC)。
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表示,呼吸窘迫是造成早產兒死亡的首因,呼吸器更是照顧早產兒的三寶之一(保溫箱、呼吸器、表面張力素),因此,小奕主動與院方聯繫,希望能協助院方購置早產兒會需要用到的設備,讓早產兒跟他一樣幸運,都能趕緊健康回家,真是善行義舉。。
感同身受!將愛傳遞下去!
林鴻志主任表示NICU病房目前有24床保溫箱,每床都配有一台基本型呼吸器,張先生此次捐贈的「非侵襲式」高流量呼吸器對早產兒的肺泡發育、肺部擴張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方便家屬作「袋鼠護理」可以降低醫護人員臨床的負擔,照顧上更方便,早產兒使用上也較舒適,「回想22年前沒有這些新進儀器時,相對在早產兒的救治上確實有其困難度。現在透過張先生捐贈的呼吸器,將愛傳遞下去!」
張先生為紀念母親在農曆鬼門關7月29日冒著生命危險把他生下來,希望能善用這筆獎助學金回饋給醫療單位,並以此日作為捐贈感謝狀的日期,勉勵自己永不忘記這一路成長過程中每一處的幫助才能成就今日的自己。
揚善採訪專線:0926-08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