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泌尿道結石,血尿、腰酸背痛,應及時處理,不可因疫情延誤就醫,造成輸尿管慢性發炎,阻塞,造成腎水腫,引發腎衰竭等疾病。今年5月洪先生腎臟有顆長4公分、寬3公分的鹿角狀結石,中國附醫泌尿部謝博帆醫師運用新「微創雙鏡聯合手術」,解決複雜性腎臟結石。
圖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黃志平部主任【左】患者洪先生【中】泌尿部謝博帆醫師
謝博帆醫師指出「微創雙鏡聯合手術」係結合微創經皮腎造廔取石手術與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於患者的背部做一個僅約0.5公分的切口,放入微創腎臟鞘,以內視鏡進行雷射碎石手術,同時亦放置輸尿管鞘以進行軟式輸尿管鏡雷射碎石手術。
傷口小、出血量少、復原快.降低敗血症機會
謝博帆醫師表示,這項手術靠團隊,更需要兩位有豐富經驗與絕佳默契的醫師方能進行,優點是(1)傷口極小、大幅降低腎臟出血機會,(2)雙鏡同時碎石,縮短手術時間與麻醉風險,(3)碎石範圍較傳統手術廣泛,降低結石殘存的機會,(4)放置雙鞘後引流順暢,降低術後敗血症的機會。
圖說:患者呈側躺姿勢,一位醫師站在患者背側進行微創經皮腎造廔碎石手術,另一位醫師站在患者下側進行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
傳統經皮腎造廔取石手術併發症風險較高
結石有多種處理腎結石的方式,謝博帆醫師指出,須依照結石大小及位置來決定。0.5公分以下的結石採取保守治療觀察即可。0.5公分至2公分的結石可以選擇體外震波碎石術,門診即可完成治療,不需住院,術後再多喝水以幫助碎石排出; 若要增加結石清除率亦可考慮軟式輸尿管鏡手術。
,醫師建議保守療法 2公分以上的結石傳統處理方式為經皮腎造廔取石手術,需要在背部劃開一個2公分左右的傷口,在內視鏡直視下將腎臟切開並擴張通道,才能以腎臟鏡將結石擊碎並夾出。然而經皮腎造廔取石手術容易造成腎臟出血的併發症,約有7%患者在術中或術後需要輸血,亦有氣胸、血胸、周邊器官傷害等風險,新療法「微創雙鏡聯合手術」給有複雜性腎結石患者新選擇。
圖說:謝博帆醫師指出腎臟鹿角狀腎結石
成功案例:複雜性腎結石患者新選擇
68歲洪先生近年飽受腎臟結石困擾,夏季天氣炎熱,工作流汗又少喝水,有尿意也會憋著,大約60歲時發現血尿,到某署立醫院就診。醫師建議保守療法,洪先生忍著疼痛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進行斷層掃描,發現左側腎臟內有一個長4公分、寬3公分的鹿角狀結石。洪先生原本打算接受軟式輸尿管鏡手術,泌尿部謝博帆醫師考量到結石體積龐大,手術需耗費時間較久,術後殘存結石量較多,甚至可能需要分階段手術。經與洪先生討論後決定進行「微創雙鏡聯合手術」,術中完整清除結石,術後3天出院,復原快,立即恢復正常生活,現在尿流順暢,他建議有難纏的結石應來找謝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