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罹患乳癌需做乳房全乳切除,重建乳房最常見方式為植入義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醫師黃宗君利用高解析度的內視鏡,做精細的軟組織重建乳房,讓患者感受義乳重建術後很平順、可晃動、可穿內衣的自然,告別少奶奶的苦悶。
黃宗君醫師指出,乳房全乳切除後,重建常見方式分為植入物(義乳)或是自體組織,其中義乳因為恢復期短,身體少一刀疤痕,愈來愈多人將義乳作為重建的選擇。
近年來,臨床上觀察到病患術後發生併發症愈來愈低,術後滿意度愈來愈高,其中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因為內視鏡手術技術的演進和進步。
現在的乳癌重建手術,不再像以前只是把胸大肌打開,目標把義乳放進去就結束。隨著病患自主意識的提高,愈來愈多病患要求能夠平順、自然、可晃動,且柔軟可以穿內衣的乳房重建,要能達到這樣的目標,手術時就必須要藉由高解析度的內視鏡,做到精細的軟組織重建才有機會達成。
黃宗君醫師提醒,雖然內視鏡乳癌義乳重建手術恢復較快,但因為術後需要引流管及傷口照護,2-3週的時間無法洗澡碰水、避免辛辣重鹹的食物、患側上肢儘量避免激烈運動,也須避免趴臥姿勢。
重建的外觀依照不同患者會有消腫自然的恢復期,一般約1-3個月可恢復較自然的外觀,建議術前充分諮詢整形外科醫師討論細節,方能幫病患得到最適當的重建。
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乳癌目前為台灣女性最好發的癌症,隨著早期篩檢,若患者可以在乳癌初期或是原位癌階段獲得診斷治療,配合化療、標靶藥物及放射線治療,治癒及存活時間已大幅提高。也因如此,愈來愈多年輕乳癌患者,除了希望治癒癌症外,更希望能重建切除的乳房減低心理上的衝擊。
黃宗君醫師呼籲45歲以上女性朋友,多利用政府補助每2年1次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爭取早期發現、降低死亡率的機會。
圖片說明/由左而右:中國附醫乳房外科 吳曜充醫師 、 陳小姐 、整形外科 黃宗君醫師、 外科部 李建智 部主任
成功案例
一位40歲陳小姐,在洗澡時摸到乳房有腫塊,到診所切片後診斷為乳癌,轉診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接受乳房外科醫師評估後,決定安排全乳房切除及前哨淋巴節重建手術,並同時會診整形外科黃宗君醫師進行重建評估,藉由內視鏡矽膠義乳重建手術,術後一個月,感覺義乳很自然,也重建自身的信心。
黃宗君醫師考量陳小姐身材屬於中等體型,沒有過度肥胖、皮膚鬆弛或是極度下垂的乳房等問題,適合用內視鏡義乳隆乳重建手術,經過術前充分討論能夠達到的手術結果後,選定義乳大小。目前術後恢復良好,乳癌乳房因為得到自然的重建,讓病人治療前的憂鬱心情頓時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