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中台灣AI救心網」啟動!救護車可遠距診斷心肌梗塞

【記者陳世旺報導】天氣變冷,心血管疾病患者有增加趨勢,尤其急性心肌梗塞是致命的疾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研發成功「急性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人工智慧診斷系統,2021年7月正式與台中市、南投縣政府消防局成立「中台灣AI救心網」,縮短症狀發生至心導管手術完成的時間,四個月已完成車上診斷出心肌梗塞63件,成功救回生命,再創醫療奇蹟。

DSC 7749

30秒就診斷出有無心肌梗塞

中國附醫院長周德陽表示,科技醫療進步,病患受惠。3年前醫院已啟動智能醫療設備,今年7月成立「中台灣AI救心網」,在消防局救護車內裝設小型化個人心電圖機與簡易型心電圖貼片,提早判斷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輔助第一線救護人員縮短到院前的診斷時間,此套系統稕卻度為100%,診斷是否有心肌梗塞時間只要30秒,速度比醫師診斷還快,今年11月政府已獲准為醫療級,將來可大量運用到各醫療機構或是居家看護。

早診斷!救人第一

   內科系副院長張坤正指出,救治心肌梗塞是與死神賽跑,AI智能診斷系統能縮短到院前的診斷,縮短時間是重點,從院內D2B→院外S2B,更快更精準,能掌握黃金救治期60分鐘內做心導管手術,才能救命又減少併發症。

   第一線救護人員只要簡易操作所搭配小型化個人心電圖機與簡易型心電圖貼片,上傳,30秒後馬上診斷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中國附醫這套系統歷經十年蒐集個案,3位心臟科醫師專家彙整,透過人工智慧AI系統研發成功,精準度100%。救護人員可斟酌情況,救人第一,後送途中有專業有能力救治醫院都可緊急處置。

842772

   張坤正副院長【上圖】指出,急性心肌梗塞會造成患者極高的死亡風險,在症狀發生後與到院前的時間,如果沒有及早發現急性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STEMI),讓病患接受包括緊急心導管等的適當治療,可能會造成更高的死亡率與不良預後。

   目前各大醫學中心雖然都可以達到90分鐘甚或60分鐘內的D2B流程。即從患者進醫院後到心導管手術恢復心臟血流的時間。中醫大附醫團隊結合臨床醫師與研發工程師,開發「急性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人工智慧診斷系統,並搭配小型化個人心電圖機與簡易型心電圖貼片,建立起患者到院前的快速心電圖遠距自動診斷系統,以進一步縮短S2B,即從患者發生症狀到心導管手術成功恢復心血管血流的時間。

   中醫大附醫為了將這個系統實際應用到醫院外的場域,2021年7月與台中消防局8個分隊、南投縣消防局6個分隊合作「中台灣AI救心網」計畫,藉由新型簡化的12導程心電圖貼片,取代傳統十二導程電極心電圖,讓第一線救護員更方便使用,並在心電圖執行完畢後,即時將AI判讀結果:「是否STEMI」回傳到救護車配備的平板電腦或手機通訊軟體上。

成功個案分享:在救護車診斷正確度100%

「中台灣AI救心網」的系統在今(110)年7月份正式上線後,到11月救護件數63人,診斷為心肌梗塞準確度100%。

   7月27日上午8時許協助一線人員診斷出了首例的急性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患者。這位患者在當日早晨胸痛發作後緊急聯絡救護車到場,南投消防局竹山分隊同仁在現場立即執行心電圖檢查(08:24:53),AI輔助系統完成判讀後在一分鐘左右便將結果傳輸回現場(08:26:00)。後續經過醫師確認與線上指導,這位患者順利轉送後線醫院,並完成緊急心導管治療,成功暢通完全堵塞的右側冠狀動脈。

   第二例:院前診斷的急性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台中市消防局仁化分隊在10月21日完成,從一線救護人員錄製心電圖(13:38:04)到AI輔助系統完成判讀回傳現場(13:38:36)僅花費約30秒,並使用台中市e化平板即時通報系統通知後線醫院,以利急診急救及心導管術前準備。

遠距醫療將成主流

   目前「中投AI救心網」持續在台中、南投兩縣市上線中,希望能協助診斷出更多需要及時救治的急性心肌梗塞病患,減少因不必要延遲而造成的人命損失或嚴重併發症。在Covid-19的後疫情時代,遠距醫療將成為主流,此套系統11月已獲政府FDA認證為醫療級,將量產為台灣醫療作出貢獻。

揚善採訪專線:0926-08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