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有人就有災害,不論天然或人為災害,都會造成人員傷亡和精神財產的損失。防災救災是全方位工程,無始也無終,財團法人長春防災基金會創辦人廖沂棖以【堅毅心願】,積極、創新、科技、整合來領航防災事業,對釀禍三大原因【無知、疏忽、僥倖】作防範和因應對策。三十年來務實推動,懋績斐然。未來十年防災工程將透過數位化來延續推展,2024全國防災反毒體驗營,今年6月將和雲林縣政府在西螺國中揭開嶄新的序幕。
台灣科技防災先驅
民國71年,李師科持槍搶奪531萬成為台灣首宗銀行搶案,廖沂棖就萌生防災觀念要創新,預防科技產物也要與時俱進。金融單位應和各地警察局建立電腦報案系統,遏止金融搶案劣行。
圖說:82年9月18日捐贈380套消防電腦自動通報系統內政部次長楊寶發【左二】接受捐贈並建立火災報案電腦化流程
台灣在七八零年代,經濟突飛猛進,曾發生大小型火災奪走人命,甚至消防弟兄有人犧牲。廖沂棖認為【防災教育不足!案發時通報處置不當】,遂醞釀籌建全國消防報案電腦系統,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
82年9月18日廖沂棖成立長春防災基金會,成立宗旨立意良善,【永恆長春‧無盡的愛】,擘劃階段性任務高瞻遠矚,頗獲社會各界支持。成立之初,募資捐贈內政部消防電腦自動通報系統380套,1000套通報主機設備,設備新穎,功能優越,獲得通報可及時啟動偵測和發揮互助網功能。
提倡229⊕全國社區總動員
防災基金會為落實教育宣導,敦請影視明星拍攝【我們這一班】防災宣導影片,出版防災常識10萬本,防災常識影片10萬份,分贈給機關、團體、學校,務求全民總動員,提升防災常識。
96年推動全國社區總動員最有創意,提倡229⊕【110+119加其他防災相關服務】,結合社區企業成立防災網,宣導多一分準備,少一分損失概念。
水火有情亦無情,八八水災衍生水裡救援救生艇需求,基金會發揮人溺己溺精神,捐贈【永不沉默救生艇】給各縣市消防單位。
圖說:長春防災基金會創辦人廖沂棖【中】盡力做消防防災宣導接受當時警政署署長顏世錫表揚
防災教育訓練宣導才能防微杜漸
人定勝天是妄語,廖沂棖執行長鏗鏘表示,人類要懂得尊天敬地,珍惜地球,目前人類智慧和科技實難與大自然抗衡,面對天然災害,順應其勢而應變之,積極研發科技與加強推動教育訓練宣導,防微杜漸才是正道。
發生災害原因:無知、疏忽、僥倖
要免除人為災害就必須根除釀禍根源,【無知、疏忽、僥倖】,廖沂棖執行長振聾發饋,提出無知的對峙方法是求知,民眾要謙虛接受防災觀念,用危機意識來提醒人為態度的疏忽。危機四伏環境,您知道如何防範?如何應變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居安思危,調整僥倖心態,培育防災觀念和技巧,未雨綢繆,勿臨渴掘井。
臨危不亂會應變是教育宣導重點
防災的觀念、常識、知識、技能、應變是防災的步驟,臨危不亂,不變應萬變,達到熟能生巧,不斷教育、訓練、宣導才是防災正道。
要降低災害損失,甚至零損失,正本清源,防災教育宣導更要全面落實。針對全國各國高中青少年舉辦【防災反毒體驗營】,札實推廣基礎的防災安全教育宣導,題材和方式要與時俱進,透過數位化、網路自媒體,短視頻製作等教學,著重實務演練,期能培育防災小尖兵。
永續服務社會乃行菩薩道
基金會已經成立30年,三十而立,未來十年的任務將如火如荼展開,擬籌劃科技防災園區青年活動中心,推動參與國際人道救援等宏觀願景,創辦人廖沂棖研修佛法深信服務人群就是行菩薩道,【永恆長春.無盡的愛】永續關懷社會,防範未然,預防勝於救濟,也是度一切苦厄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