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一塊磚;一片瓦,不只是建築的外殼,更是地方歲月的筆記。苗栗縣磚家藝族協會、聯合大學工業設計系在苗栗故事館主辦《戀戀磚瓦•浪漫風情》特展,展出匠心獨具之創作,呈現地方文化與藝術交融之美。展期從114年7月12日(六)至8月31日,歡迎民眾前來苗栗苑裡山腳里有兩百年古厝「蔡氏濟陽堂」苑裡故事館新賞。《戀戀磚瓦.浪漫風情》的系列展覽,不只是一場靜態展覽,而是一次與磚瓦共舞的文化走讀,也是跨世代、跨場域的對話。
7/12至8/31在兩百年古厝「蔡氏濟陽堂」苑裡故事館展出創作磚雕
打開地方的「磚」史記憶:浴火重生新創文化產業
主辦單位表示,清代苗栗地區早已是磚瓦重鎮,日治時期全縣曾有超過百家窯廠,產量冠全台。從登窯、狗頭窯、包仔窯到八卦窯、隧道窯;從各地古厝、建築或是廟宇,苗栗的紅磚黑瓦早已深植於地方風景之中。雖然傳統窯業漸趨沒落,但這段歷史依然深埋於許多苑裡人的記憶與生活裡。
透過這次跨校與跨代的聯合展覽,我們得以重新看見這項傳統技藝在當代語境下的延續與轉化。從地方素材的重組、在地記憶的挖掘,到學生們以設計語言所進行的詮釋與再創造,傳統磚瓦不再只是建材,而成為連結過去與未來、職人與青年之間的媒介。
協辦單位金良興觀光磚廠~灣麗磚瓦文物館館長易榮昌指出、展覽作品與策展構想,不僅讓地方歷史被重新書寫,也讓我們見證技藝如何在創意中重生,在舊素材與新技藝的碰撞、融合之間,激盪出令人驚豔的新火花。
圖說:金良興觀光磚廠~灣麗磚瓦文物館館長易榮昌指出這次展覽串連地方高中、大學與文化館舍,以三個主題單元展開跨域合作:
1《磚雕創作巡迴展-大甲風貌與經典苑裡》
由青年學子共同參與的藝術對話。來自國立苑裡高中的學生與市立大甲高中的學子,透過學習磚雕技藝,將自己對家鄉風貌、信仰建築、地方故事的感受,以立體雕刻的方式轉化為具象作品。每一件作品不僅展現出對地方文化的觀察與理解,也傳遞出年輕世代對傳統工藝的轉譯與再詮釋。巡迴展覽橫跨苑裡與大甲兩地,不只是作品的展示,更是一場藝術與地方情感的交流。透過這樣的展出,讓觀者得以看見青年眼中的在地印象,也讓傳統技藝在新一代的手中延續與蛻變。
2《磚形之間》聯合大學工設系學生展
本展為教育部「114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之一,結合USR場域實作與設計思考教學法,鼓勵學生深入田野、觀察在地,探索苗栗磚雕文化特徵與地方意象,並透過基礎設計課程進行轉譯與創作。
展出作品靈感取自藺草編織、柿子外形、火炎山地貌、火旁龍節慶、茶產業文化與龍騰斷橋結構等,學生運用「四方連續設計法」將其轉化為現代建築裝飾、生活設計與空間裝置,呈現傳統與創新交融的視覺語彙。透過創意實作,不僅深化了學生的文化理解與設計能力,也體現設計教育與地方連結的多元可能。展覽期間也將辦理導覽與工作坊,邀請地方居民、設計師與學生一同參與,開啟跨域交流與地方文化再現的新契機。型、火炎山地貌等,透過四方連續設計法轉化為建築裝飾與生活設計。展覽呈現青年設計者如何以創意詮釋傳統工藝,也反映地方文化在設計教育中的新可能。展期間亦規劃導覽與工作坊,邀地方社群共創對話。
3《故事灣麗-灣麗風土中的藝術筆記》
這是一場在地居民親手書寫的記憶行動。透過尋訪古厝、翻閱舊照片、整理地方出版品等方式,居民們重新挖掘生活周遭的歷史痕跡,將散落的灣麗故事一一拼湊、記錄,轉化為創作筆記與口述演講。這些內容不僅呈現個人與地方的連結,也反映出苑裡世代交織的文化記憶。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分享,都是居民對故鄉深厚情感的表達。透過展覽與活動,讓更多人得以看見灣麗風土的多元面貌,也讓地方的聲音不再沈默,而是被更多人聽見、記住。
展場「苑裡故事館」是200年「蔡氏濟陽堂」古蹟:
展覽場地「蔡氏濟陽堂」是苗栗歷史長河中,現存最久遠的古宅之一,已有200多年歷史。它不僅見證閩客族群的融合,也在近年修復後成為「苑裡故事館」,常設展包含蔡氏源流、灣麗磚瓦與苑裡產業發展,為展覽增添歷史溫度。
揚善採訪專線0926-08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