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貴州行腳系列報導之四 以美麗回答一切 揭開西江千戶苗寨的神秘面紗

〈記者張明珠/貴州採訪報導〉苗族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澳大利亞人類學家格迪斯在他的著作《山地的移民》裏寫道,世界上有兩種苦難深重的民族,一是遍佈世界沒有自己家園的猶太人。二是幾千年來不斷遷徙的中國苗族,而西江這個地方就是苗族歷史上五次遷徙中的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陸續遷徙到達的集結地。西江苗族同胞最早約在西漢漢文帝時遷徙到這裏的,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所以西江苗寨也可以叫做千年古寨。在距今640年到670年就形成了如今兩座山頭的建築規模。

西江另稱千戶苗寨,是因為到目前為止,西江已有近1300戶人家,接近6000餘人生活在這裏,皆為苗族同胞。這裏是中國最大的苗寨,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

西江歷史悠久,漢朝時稱“雞江”,清朝雍正建置後稱“雞講”,乾隆三年置雞講司,後在民國時期當地的紳士,寨老們覺得雞講這個名稱不夠雅觀,因此而改稱“西江”。

“西江”這個名稱是苗語的音譯,在苗語裏“西江”的含義是苗族“西”氏族“討”來的地方,“西”就代表西氏族,“江”在苗語裏表示“討”、“商討”的意思,從西江名稱的含義我們也可以看得出西江苗族是從其他地方遷徙過來居住的,所以名稱裏在有“商討”的含義。

西江苗寨的原生態文化保留完整,在這裏,大家可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風俗文化,以及可以領略到苗家人幾千年來保存完好的生活習俗。許多專家學者通常會選擇西江作為他們研究苗族文化的最佳去處。因為這裏的苗族同胞們依然保留著相對完好的民俗文化。因此我也相信大家來到西江後,將會對苗族文化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

  

  

早在1982年,西江就被貴州省列為農村旅遊開放區,1987年又明確為貴州東線的民族風情點,2005年被評為中國民族博物館西江千戶苗寨館。2008年,貴州第三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在西江召開,使西江旅遊接待設施的水準提升了五年以上。近年來,大批國內外遊客通過參觀瀏覽西江後,都稱讚西江是一個多彩多姿的苗族文化集中地。

談到西江,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那就是為什麼西江出美女,人們為何會稱它為“中華美人穀”。原來,西江是由四個行政村寨組成的,而四個寨中是互不通婚的,寨上規定女兒必須外嫁,媳婦必須是其他地方接過來的,否則,男女都會受到家庭的懲罰,他們的祖先在兩千多年前就懂得優生優育的這個道理了,而漢族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才完善了這一思維,從這個角度看,苗族也是一個聰明並美麗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