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69 topbanner

高堂中醫院辦「藥酒」文化巡禮

【記者陳世旺報導】深耕社區的高堂中醫院,常在社區辦各項保健養生健康講座等活動,有社區好鄰居的美譽。為讓民眾知道藥酒文化,提供民眾對藥酒的認識,高堂中醫特舉辦「藥酒文化展」,透過本展讓民眾『知藥酒,懂養生』。

藥酒又稱配置酒,中醫學統稱為酒劑,是一種優良的液態型品,為藥酒主要特點是在釀酒過程中或在酒中加入了中藥材,主要以治療疾病為主,有特定的醫療及保健強身作用。從藥酒的使用方法上可根據其功能,分為補氣、補血、滋陰、補陽和氣血雙補等類型。

                                                 藥酒是那個朝代之後出現的?

殷商的酒類,除了" 酒" ," 醴" 之外,還有" 鬯" 。鬯是以黑黍為釀酒原料,加入鬱金香草(也是一種中藥)釀成的。這是有文字記載的最早藥酒。鬯常用於祭祀和占卜。鬯還具有驅惡防腐的作用。《周禮》中還記載" 王崩,大肆,以鬯" 。也就是説帝王駕崩之後,用鬯酒洗浴其屍身,可較長時間地保持不腐。

                                                   漢代至唐代時期

採用酒煎煮法和酒浸漬法起碼始於漢代。約在漢代成書的《神農本草經》中有如下一段論述" 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漬者" 。用酒浸漬,一方面可使藥材中的一些藥用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藥勢,療效也可提高。

酒不僅用於內服藥,還用來作為麻醉劑,傳説華佗用的" 麻沸散" ,就是用酒沖服。華佗發現醉漢治傷時,沒有痛苦感,由此得到啟發,從而研制出" 麻沸散" 。

                                                       唐宋時期

唐宋時期,藥酒的釀造較為盛行。唐宋時期的藥酒配方中,用藥味數較多的複方藥酒所佔的比重明顯提高,這是當時的顯著特點。複方的增多表明藥酒制備整體水平的提高。

                                                     元明清時期

元明清時期的藥酒在配制方法上,突出表現了在熱浸法的普遍使用上。適當提高浸漬溫度可使植物性藥材組織軟化,膨脹,增加浸出過程中的溶解和擴散速度,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而且還可以破壞藥材中的一些酶類物質,增強藥酒的穩定性,因此採用熱浸法對於許多藥物來説具有更好的浸出的效果,是一種科學方法。

                                                    民國時期

民國初期,由於戰亂頻繁,藥酒研制工作和其它行業一樣,也受到一定影響,進展不大。政府對中醫中藥事業的發展十分重視,建立了不少中醫醫院,中醫藥院校,開辦藥廠,發展中藥事業,使藥酒的研制工作呈現出新的局面。

藥酒的發展,不僅逐漸滿足了民眾的需要,博得民眾的歡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藥酒」必然和整個中醫中藥的發展一樣,為人類的健康長壽,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