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今年8月7日是 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又是天赦日也是閏六月的立秋。大暑立秋盛暑是相鄰的節氣,雖然名為「立秋」,但在台灣的氣候仍屬炎熱,暑氣未盡,陽轉陰,漸入秋季,氣候開始轉乾,許多人容易出現喉嚨乾癢、咳嗽、鼻敏感、皮膚乾燥甚至過敏等症狀。形成中醫所說的「暑濕夾燥」氣候,應特別注意呼吸道的保養,「養肺潤燥」為調養重點。
圖說:民俗專家蔡滕指出:今年立秋在閏6月逢天赦日和文昌日是祈福保身千載難逢好時機
今年8/7立秋是祈福最佳時機
民俗專家蔡滕指出,今年立秋又是天赦日,一年有6次天赦日,可求赦免、求諒解、求運勢,今年立秋日很特別,是天赦日和立秋,又是閏6月,更是文昌日,都在同一天。這是要相隔85年才有的日子。8月7日立秋日,蔡滕老師建議您到信奉的廟宇祈福,求身體健康、求智慧、求金榜題名、求升等考試都是大好時機。
生日若逢閏月,蔡滕老師指出,若是用國曆來慶生,就沒有閏月問題;若是要過農曆生日,就以本月為主。
老祖宗智慧值得薪傳
24節氣是千年老祖宗智慧結晶所遺留的資產。千年前預測氣象,老祖宗觀星望斗,知天文,觀地理,其中就留下此警語【不怕七月半的鬼;應防七月半的水】。立秋介於大暑和盛暑之間,天氣酷暑,應防水災、溺水、船難事件。今年南部大水災就落在農曆7月,(今年若不是潤六月就是七月),真是神準。
規律運動、均衡營養、適當睡眠可提升免疫力
立秋是一年轉折的重要節氣,必須從內而外的調養,漢德現代中醫院長張永賢博士建議,立秋後宜「早睡早起」,順應自然界陽氣收斂、陰氣漸盛的變化。避免熬夜、勿過度操勞,有助於提升免疫力與穩定情緒。規律運動、均衡營養、適當睡眠是保健基本原則。
揚善採訪專線0926-08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