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世旺報導】台灣洗腎人口達9萬人高居全球第一,很多人不知道蛋白尿是慢性腎病惡化的指標,台中榮總社區醫學科主任林鉅勝主任提醒:長輩要注意本身是否有微量蛋白尿的情形;尤其是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病史的長輩,更要注意並積極控制血壓及血糖來延緩腎臟功能惡化的速度。
出現蛋白尿洗腎風險可能增加4到50倍!
林鉅勝主任指出洗腎除了患者會遭受疾病折磨之外,也會使用大量的醫療資源,對患者家庭、甚至社會都造成影響。2020年十大死因統計,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性病變在十大死因排名第九,但是一般民眾對慢性腎臟病認知有限,初期腎臟病的症狀並不明顯,國家衛生研究院在2002年調查統計中發現:只有一成患者知道自己有腎臟疾病。如果早期發現慢性腎臟病,積極介入治療,可以延緩需要洗腎的時間點以及併發症。
目前研究發現都指出「蛋白尿」是慢性腎病惡化的指標;民眾出現蛋白尿後,進一步依照腎絲球過濾率數值高低,未來洗腎風險可能增加4到50倍!如果早期能夠作微量白蛋白尿檢查偵測出來並積極處理,就能及早介入,延緩腎臟功能惡化的速度。
微量蛋白尿的警訊被高齡長者忽略
臺中榮總醫院在新冠疫情期間善盡社會責任在社區微量白蛋白尿篩檢,於鄰近醫院周邊社區進行的醫療服務,共有234名平均超過70歲的社區老年人參加了這項微量白蛋白尿篩檢,其中有76名老年人發現有微量蛋白尿,但是只有1位老年人認知自己有慢性腎臟病病史。進一步分析顯示,有高血壓病史及糖尿病病史的老年人較容易出現有微量蛋白尿。
揚善採訪專線0926-080-146